
茯苓怎么讀【fú líng】,具有利尿消腫、健脾止瀉、養心安神功效與作用;下面電百科就來介紹下茯苓是什么?茯苓圖片和茯苓的功效與作用及茯苓怎么吃最好食用方法?
一、茯苓的功效與作用
茯苓是一味常用的中藥,為多孔菌科植物的干燥菌核;味甘,淡,性平;入心,肺,脾,腎經;能滲濕,利尿,健脾,并有寧心作用。
1、利尿消腫,利尿消腫功效的主要成分是茯苓含有的茯苓素,有利于腎尿液排出,恢復腎的功能,消化蛋白質。
2、健脾止瀉,茯苓有健脾滲濕而止瀉,尤其適合脾虛濕盛泄瀉,又茯苓味甘,善入脾經能健脾補中,治療脾胃虛弱,倦怠乏力食少便溏等。茯苓可以用來健脾,尤其是對于那些久病瘦弱以及食欲不振的人群,針對氣虛脾弱的腹瀉患者也可以達到扶脾益氣的作用。
3、養心安神,由于茯苓能養心安神、鎮定神經,對心神不寧、心悸、失眠多夢等精神方面的問題有很好的療效,可與人參、遠志、紅棗籽等搭配使用;對失眠多夢、心悸、心神不寧等問題有良好的輔助治療效果,建議睡眠質量差的人不妨嘗試吃一些茯苓改善睡眠。
4、抗腫瘤提高免疫力,茯苓多糖含量豐富,能增強人體免疫力,對腫瘤的生長也有抑制作用,臨床對鼻咽癌、胃癌、肝癌、皮膚癌等均有治療作用。
5、緩解感冒咳嗽,秋冬季節特別容易感冒,可能有咳嗽、咳痰的癥狀。這個時候,吃一些茯苓,這是一種治療感冒的特有療效。

茯苓圖片
二、茯苓怎么吃?
1、做藥物服用:在醫生的指導下,配合其他藥物,制成茯苓炒湯丸或散服。這是吃茯苓的正確方法,因為茯苓不是沒有副作用的藥,可以把副作用降到最低。這種藥物用于治療排尿不良或失眠心悸等癥狀,效果很好。茯苓根據每個人身體狀況的不同做藥,常與桂枝、白術、黨參、黃芪、附子等藥材搭配。
2、茯苓還可使其食品食用,它含有茯苓多糖、蛋白質、卵磷脂等人體所需物質,能利尿、降血糖、祛濕。常見茯苓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有煲湯、煲粥、茶飲、茯苓餅、泡酒、茯苓膏。當然,不同的食譜有不同的味道和效果。
3、茯苓粥,用茯苓做粥基本上是最簡單實用的吃法,做粥前準備粳米100克,茯苓15克,鹽、味精、胡椒粉等調味適量。將米洗凈,加入1L或更多的水,然后加入粳米和茯苓粉。大火燒開后,改用小火煮粥,食用時各種調味品適量加即可。
4、茯苓蛋湯,夏天濕氣重,人們容易因天氣炎熱或其他原因失眠,晚上可以喝些茯苓蛋湯,對提高睡眠質量很有幫助。在做之前,準備15克茯苓,三碗水和一個雞蛋。將茯苓放入水中浸泡片刻,然后徹底沖洗干凈。將茯苓放入鍋中,將三碗水燒開放入碗中,快速倒入打好的蛋黃中,攪拌成蛋花狀。

三、茯苓的功效與作用禁忌,茯苓的副作用
1、茯苓利尿作用十分顯著,服用茯苓過量會導致排尿次增多。尤其是一些身體虛弱的人,一旦服用茯苓過量,會傷害元氣,同時夜晚起床排尿的次數會增加,導致睡眠質量變差,對身體的傷害很大。
2、腎虛的病人不適合服用茯苓,本身腎虛患者就有尿頻尿急的癥狀,茯苓利尿,會讓腎虛患者尿頻尿急情況更嚴重,甚至滑精。老年人,特別是一些腎虛的老年人,更應當避免服用茯苓。
3、咽喉干燥的人不要服用茯苓。茯苓幫助人體利尿祛濕,加速體內水分流失,咽喉干燥患者服用茯苓會加重缺水的癥狀。
4、茯苓不能與米醋、濃茶等同食,會影響藥效,嚴重的會發生腹痛、支氣管哮喘和皮膚紅腫等中毒過敏癥狀。
四、土茯苓和茯苓的區別
1、中藥土茯苓和茯苓是不同的兩種藥。土茯苓的功效與作用屬于清熱藥,可以解毒,除濕,還可以通利關節。而茯苓屬于利水滲濕藥,可以健脾滲濕,利水,寧心。所以土茯苓利水解毒,而茯苓利水健脾。
2、土伏苓是一種植物,藤蔓植物,葉如大竹葉而更為厚滑植物,藤蔓植物,葉如大竹葉而更為厚滑;伏苓則是一種寄生,屬于菌類,寄生于松樹根部。
3、茯土茯苓是清熱解毒藥,可除濕利關節,性味甘淡平,歸肝胃經,常用量15--60克。苓是利水滲濕藥,還可健脾安神,性味甘淡平,歸心脾腎經,常用量10--30克。

五、茯苓膏的功效與作用
茯苓膏,原清御膳房為慈禧太后特制的茯苓膏,現已成為著名的北京名點。
配料:云茯苓、淮山藥、薏苡仁、白蓮子、廣陳皮
功效:具有健脾養胃功能,益于補脾養胃
適用范圍:
吃飯不香或不思飲食,食后腹脹者;
不耐寒涼油膩,自幼脾胃虛弱,經常腹瀉者;
營養不良,疲乏倦怠,面色萎黃者;
稍有觸碰,容易出血者;肌肉、口腔、嘴唇等不舒適者;
過度甘味、思慮憂愁時;長夏、潮濕的時令季節。
六、茯苓價格
1、市面上茯苓的批發價格在18元一斤左右,而藥房的價格在20-30元之間,部分藥房可能更高,而如果是野生的話,價格至少是40元一斤以上。
2、每年7-9月是茯苓的采挖時間,這時大量的新貨上市,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茯苓的價格,一般價格在22-28元之間。而在其他不適新貨上市的時間,這時市場較為平淡,而且大多是陳貨,所以價格一般在16-24元之間。
茯苓的功效很多,可以利尿、安神等,但是茯苓不能亂服用,正確的服用茯苓才能達到好的治療效果。更多關于茯苓的功效與作用知識請關注電百科,盜載必究。